目前分類:心靈札記 (4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無力感 helplessness

能夠真正誠實經驗無助並接受這個現況,是一份莫大的禮物與力量...!

人都有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因為正在發生的事是超越我們的知識與掌控能力之外的。沒有人喜歡這種感覺,因為這會代表無知、無助、無能、無力,馬上的情緒反應是迷惘、恐懼、焦慮、憤怒....。 

與其承認,大部份的我們第一時間是不接受,緊接著急迫的行為,表面上看起來是想要盡快遠離這些困惑、恐懼、焦慮、憤怒,殊不知所有的騷動都將我們跟這些情緒捆綁得更緊; 更甚者是把這些情緒變得比自己還要大,然後它們變成主人,你就變成這些情緒的奴隸,當然不會有自主感、自由感...。 有這些情緒是人之常情,但讓這些情緒當家作主,你就是在把自己真正的主權力量拱手給出去; 然後無窮無盡的無力下去......。

這些情緒反應是來自最原始的生命動能,其實目的是促使我們去找答案、去保護自己、有生命力去行動、然後做出改變,前提是首先能夠看見並接受自己的不足 inadequacy。這不是一個好待的位置,因為它會被視為弱者,但這正正是學習和成長的契機; 這不是一個舒服的感覺,因為這會跟無能掛鉤,但這讓我們能夠謙卑地求知求助,臣服於更大的未知、生命更高的安排,這不是已知小我容易理解的,卻是意識擴張重要的時刻!

之於生命的大圓滿,自我的認知與察覺 self knowledge and self awareness 是有限的,認清這一點讓我們放鬆,因為事實上我就真的還不知道,也的確還沒察覺; 不需要是: 我怎麼可以不知道! 我不可以不知道! 我必須知道! 而往往在接受的當下,開始可以有更大明白與清晰的機會,更多有建設的可能性能夠真正進入到我們的覺知層面。

我們不再需要討厭或害怕這份無力感,因為你了解到這是生命的一部分,是讓我們成長、成熟、擴張、圓滿的必經之路 。

And also, It too shall pass....
還有,一切都會過去的.....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o the Wounded Lioness
on this day of Leo new moon and solar eclipse

For a thousand years you hid in the cave for you swore you never be hurt again.
Yet you long to be seen and you long to be loved 
but only sorrow and rage present. 

For a thousand years you sharpen your claw and you were only prepared to defend and fight
Yet you long to Roar and you long to love 
but only hatred and violence present 

Today you say, not more hiding and no more prison
For you long to be seen and you long to be loved

Today you say, no more just fighting but I’m prepared to protect.
For you long to Roar and you long to love.

The wounded Lioness came out of the cave with open eyes and humble heart 
For the thousand years to come, you are to be seen and ready to be loved

The wounded Lioness came out of the cave with revitalized flesh and refreshed strength
For the thousand years to come, you are just to roar and just to love

For that is your nature, majestic Lioness, 
whether you were wounded or not……!!!


 
 
 
 
 

undefined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oday, we are on the 3rd day of our Aura Soma Level 3 course on Kabbala tree of life. 

At the end of our class today, Eve asked me, “Was your own Level 3 like this as well?” I guessed she meant if it was as intense and rich. For my own very first Level 3 I actually didn’t quite remember the material presented in the class clearly, but I had deep experiences and a profound dream one night during the course. I dreamt about hearing extraordinarily beautiful celestial music from heaven. It was so beautiful that I became distressed that I didn’t know how to play the music. I woke up feeling frustrated and sad because I felt I wasn’t able to duplicate the music so people on earth can hear them. This feeling stayed with me for quite some time until couple years later when I shared it with my wise friend Rose. She said to me, “Maybe it’s not about you playing the celestial sound for people to hear. Maybe it’s more about you creating a compatible space for people to recognize and learn to play the music themselves….” It was such words of the wisdom….. Ever since then, it has became a prayer for me when I teach. For the past 4 years, i’ve taught 16 x Level 1, 7 x level 2, and 3 x level 3, I have to say I enjoy every class and I’m fully grateful that we get to learn to play and hear different celestial music because of the uniqueness and the beauty of every single soul. 

So today when i came home after class, I found myself watching this documentary on TV, “Seymour: an introduction” directed by Ethan Hawke. It's a loving portrait of his friend and mentor Seymour Bernstein, an 88 year old acclaimed classical pianist who quit a successful concert career at the age of 50 to become a piano teacher. I found myself watching this scene when he teaches piano. It was such a quintessence embodiment of talent and wisdom, and I found myself hearing my celestial music again. I couldn’t hold my tears, feeling overwhelmingly amazed by the synchronicity of the universe. No words could describe, just completely and infinitely grateful!!!

On top of it all, I want to give thanks to beloved Kosha who was my Aura Soma level 3 teacher. She inspired me to stay in my integrity, to speak of my truth and to be the anchor of love and light. It was because of her, I fully committed in working with Aura Soma system. She passed away the same year I became Aura Soma teacher. I miss her very much, but her spirit remains in my heart forever and I felt her presence in my own classes when I teach. I’m forever grateful for my beloved teacher Kosha.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Mar 25 Wed 2015 17:19
  • HOPE

 

Had a conversation with a friend on "HOPE"

 

We talked a lot about what hope can bring and what makes us hopeful, which reconnected me back in memory with some important people in my life who has kept me being hopeful during tough times. Then deep gratitude arises, teary……. 

 

They have similar qualities of love, compassion, wisdom, and caliber, and I just jumped in, to swim in the endless ocean of their hearts…… like a child, worry free, feeling safe, inspired……..

 

It's difficult to pin point exactly what "hope" is, just like it's not easy to say what "love" is. But it certainly gives me strength and capacity to move forward and to embrace experiences as life goes on……..

 

I guess after all, 
hope must come from the same place where love has come from….. 

 

I want to say a big THANK YOU to those who had taught me what LOVE and HOPE is, by being who you are…… and may I humbly pass on the light so we are always able to see 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as we go though the dark night of our soul, 

 

with deep love and gratitude…..!!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95 Archangel Gabriel   B95 Archangel Gabriel

Tears of gratefulness, burst into the sea of ecstasy

Such beauty, such grace, 
Such perfection in the imperfection of everything as it is.

Such longing, such aching, 
Such struggling in the impermanence of life as it is.

Glimpse of truth, expands into the limitless light of beingness.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04 Tue 2014 02:00
  • 表達

很久沒有在這裡寫東西,

過去幾年, 除了繼續旅行, 學習, 還有處理中心的事, 開多了課,
話說多了很多, 好像寫的慾望也就少了很多,

表達, 對我來說, 是很重要的

而從渴望被明白 被聽見,
到自己明白了, 聽得見自己內心的聲音了
終至能夠臣服於自己想要表達的...... 真實......

原來更重要的是那個自我發現和接納的過程

它於是成了生命自然的流動,
是輕鬆的, 美妙的
不再是需要那麼用力的, 激動的

我還是有很大的熱情,
去盡情表達, 活出靈魂的本質, 生命的真實

根植於那巨大動能下的安靜中, 
用不同形式展現, 優雅的, 自然綻放著.........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y should not be 2 opposing forces fighting against each other.

They are 2 sides of the same coin. 

They serve each other on our path towards the divine, the truth, the essence. 

One or the other can not be denied of who we are. 

Yet one or the other is only partial of who we are. 

If you haven't experienced both in you,  you can not claim to know who you truly are!!!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在餐聽吃中飯時,翻了翻雜誌看見胡婷婷的專訪,說道:「我有多渴望不安定,就有多渴望安定…..如果把我內在的惡魔都殺了,我內在的天使也會都死去。」 看了很有感觸。

 

過去幾年,從離開了穩定的企業工作環境後,我的生活很是飄泊,對很多人來說,包括我自己看自己,像是難以預測的飄來飄去,然後偶爾這裡那裡停泊一下,說實在幾年來,我還蠻享受這樣的彈性與多變。而在當時,對於要離開一個收入穩定且不錯,在職位上工作能力也展現得迎刃有餘的環境,我心裏是忐忑又害怕了一年有多,因為有太多對未知的恐懼: 不知道自己到時是否能養得活自己,不知道自己冠冕堂皇的說我要去體驗自由、體驗真正的自己到底是啥意思,還有深深覺得自己辜負父母期望的罪惡感不時出來襲擊我。

 

這已經是好多年前的事了,但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Why are we so afraid of being alone, or more precisely, afraid of being lonely?

 

My NLP/Astrology teacher Deepak has said, being lonely is being missing someone's presence and most of the time is that we feel a part of ourselves is missing.   But being alone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to be lonely because we can stand alone but feeling complete and whole rather than thinking we need to find someone else to fill up the hole in our heart.  Usually it's a big black hole that can never be filled up with never ending suffering.

 

But how do we cope with our loneliness before we can have a full realization of the truth of stand strong being alone?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陣子有雜誌邀稿,適逢妹妹懷孕,除了忙著驚嘆生命形成的奧秘,也因此對生命孕育過程再次做了研究和整理。還是要寫關於音樂療法,所以我將整理的相關心得在此與大家分享。我們都是從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在這個世界上的旅程,所以不管對於將有或已有初生寶寶的媽媽,或是想更認識聲音/音樂如何從小就影響自身整體健康發展的朋友,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所幫助。

 

原來耳朵是我們在媽媽子宮裡最先發展的感知器官。The Mozart Effect (莫札特效應) 作者 Don Campbell指出,身體最先開始運作的神經系統,是聽覺神經將收到的訊息轉換至腦部,然後產生了腦神經跟身體所有細胞及肌肉的連結,透過內耳前庭系統(vestibular system) 維持平衡以及控制並調節肌肉移動的發展,因此傳輸進來的聲音,尤其是媽媽的聲音,在孩子的整體發展過程中,扮演著極重要的的元素。我們在媽媽肚子裡時,不單能聽見穿過皮膚、肌肉、及體液完整傳遞的音調與節奏,跟據母親的心跳與情緒狀態以及外在聲音的變化,還會做出不同的反應進而學習。

 

當我們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跟媽媽是完全的一體,我們吸收著她吸收的養份、聽著她的聲音、感覺著她的感覺,一切都是透過媽媽來的。而當我們哇哇墜地,剪掉臍帶的那一刻,雖然形體上和媽媽分開,事實上我們是攜帶著媽媽(尤其在懷孕過程中)的頻率在世上展開新生的那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不管有沒有意識到,不管喜歡或不喜歡,事實上都有著媽媽(或爸爸)的人格及情緒特質,也對於某些音樂或聲音會感到莫名的熟悉感已成年的我們,若有機會和媽媽一起回顧在她懷孕時的聲音環境,及我們成長過程中喜愛聽的音樂,也能幫我們找回一些深度的舒適或不安感來源。還有,孩子因為是帶著媽媽的頻率,也會直接的投射反應出媽媽的情緒狀態,(但很有可能大多時候媽媽當時忙碌於處裡面對外在的人事物,並沒有仔細察覺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情緒狀態) ,而這也會變成孩子的情緒模式,不論是顯性或隱性的事實上,在離開了媽媽安全的子宮後,不論我們年紀已多大,在內在都還是會有個所謂的內在小孩,這是源自兒時經驗存在的一個心理實體,從胎兒時期開始的成長過程中的所有經驗不管是好或不好的經驗,都會在內在無謂時空的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所以媽媽要能好好關愛自己,讓自己的身心時時保持放鬆愉快,了解並接受自己的內在狀態,就是一份給自己與孩子最大的禮物。已身為成人的我們,對待自己的內在小孩基本上也是一樣的意思。

 

 

我們知道聲音是由不同的振動頻率所組成,每個音符就因它的振動速度不同,傳遞了不同頻率的能量不同的音樂可以幫我們客觀表達情緒 (即使很多時候我們也並非能完全了解自己的情緒),因為頻率能產生共鳴,我們也可以透過受到某種類型的音樂吸引與否來更加了解自己。

 

天才音樂家莫札特曾說: “並非是要高度智能或想像力才能造就天才,愛,愛,愛 才是天才的靈魂” ( Neither a lofty degree of intelligence nor imagination nor both go to the making of genius.  Love, love, love that is the soul of the genius   by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有研究報告指出莫札特的音樂最能強化腦部發展及創造力,原來在這位天才的心中,「愛」才是最重要的。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過去數十年間,有許多音樂家與科學家協力研究並證實不同音樂對於健康發展的幫助。例如 196070年代, Dr. Alfred Tomatis 就在眾多古典音樂家中發現,莫札特的音樂最能幫助孩子提升聆聽及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助智力發展和情緒穩定性。另外在日本致力於研究水結晶的江本 勝博士也發現,當水被放置在貝多芬第五交響樂的環境下時,水的結晶體呈現精致細膩的美麗雪花狀。

 

著名的The Mozart Effect (莫札特效應) 作者 Don Campbell ,從小就開始音樂家的生涯,長大後亦出版了許多音樂相關的書籍並從事音樂教育的工作,在世界各地致力於分享音樂的力量,一直到1994年他被診斷出自己的左腦有血栓塞,也是他將自身所學印證在自己身上的時刻。他用了數月的時間,運用不同頻率的聲音及視覺冥想練習來放緩呼吸、心跳、及條節新陳代謝,讓能量釋放並再次得以於身心層面都順暢流動,進而放鬆了身體,也修正了心理狀態。隨著他血栓塞的消失,他更深一層的臣服於音樂的力量,並被啟發寫出了全世界暢銷數百萬本的莫札特效應一書。

 

當然所謂的音樂治療可以是一門專業高深的學問,但其實音樂是每天垂手可的的東西,那我們平常人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選擇音樂來幫助自己呢?

 

基本上有兩個方向,分別為「共鳴」「和諧」,進而達到療癒,它們不是分開的兩件事,而是相輔相成的。

 

例如在我們很傷心的時候,聽到訴說著相同情境的哀愁歌曲,會有所感動。江本勝博士也發現向水播放貓王Elvis Presley Heartbreak Hotel 水的結晶體也呈現心碎的分裂狀。體內有70%都是水份的我們,內在若已存在著這樣不完整的情緒結晶體,聽到同類的音樂/曲調,會產生共鳴,也協助我們由潛意識層面認出它來,然後便開始有力量選擇釋放掉這些情緒體,而不是壓抑它,假裝它不存在,說:”不不不,我很好,哪來的情緒啊?” 若是如此,這些被壓抑下去的情緒能量,總會在我們無法控制的情況下爆發出來。

 

事實上我們也只是人類,有情緒是很正常的。透過與之共鳴的音樂,能讓我們去關注自己目前真實的感覺,及情感需求,內在會感到被認同、被了解。此時,這樣的狀態對很多人來說,已經產生療癒了。

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會極度沉溺在負面情緒中,內在一直重覆負面的模式。很多人並不了解負面情緒看似痛苦,有時可是有甜頭在背後的。像是一個老是扮演受害者的人,看來好像很痛苦,可是長期有這樣模式的人,很可能只是藉此吸引別人的同情與關心及注意力而不自知。如果我們真正關心一個人,適時給與情緒關懷是需要的,但要注意不要過度助長或餵養對方負面情緒,否則自己的能量很快就會被吸光,自己反而會陷入對方的悲慘故事無底洞中了 (對自己而言也是同樣的道理)。在這種情況下,與其繼續強化負面的連結,不如嘗試基於音樂療法的原理,將正面和諧的音樂頻率共振於身心,帶入正面的能量支持,對於人體而言,於是產生交流及矯正的作用。而針對身心長久習慣負面環境的個體來說,有時這麼做的初期,有人可能會感到不喜歡,甚至身體會有不舒服的感覺,這是因為既有的負面細胞開始得不到養份,像犯了毒癮,需要毒來讓自己回到熟悉舒適感,但若我們在這個時候妥協了,又會像再回到那無止盡的深淵,重覆再重覆 。所以,如果剛開始有不舒服的感覺,請記得這只會是個會過去的過度時期,回歸健康平衡是我們身心與生俱來的能力與權利,終極選擇權還是在自己的手上。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目前有量子力學(Quantum Physics)研究報告說明,所有物質都是由不同頻率的振動所組成,我們所聽到的不同聲音,均具有不同振動頻率的能量。當這個頻率對應到了自己內在的狀態時,我們便與之產生了共鳴。所以我們喜歡聽什麼樣的音樂,也能直接反應出我們的內在狀態。相互產生共鳴的還有互受吸引的人、事、物,因為彼此的振動頻率相乎應的結果,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物以類聚。

 

在我國古代也早已有中樂療法一說,在「黃帝內經」裡便記載: 「天有五音,人有五臟..….人與天地相應」, 提到了五音通五臟的原理。 近來科學家也以數據資料來證實音樂對人體器官所造成的影響,亦即表示聽音樂時不僅限於聽覺器官(耳朵)及腦內聽覺神經感覺的直線形單一性影響而已而是全面性的換句話說就是當有聲音你的全身細胞都在。例如在餐廳吃飯,輕鬆悅耳的音樂有助用餐的氛圍、食慾、以及消化。旋律快速急進的舞曲、甚至重金屬音樂,則會令心跳加速、呼吸短促,進而可能令用餐心情緊張,還會影響消化。反之,若我們需要振奮精神的時候,重低音節奏強烈的樂曲,倒能幫我們提升活動力呢!

 

人的身體和心理其實就像音樂一樣,有其韻律及節奏,當整體是在和諧的狀態時,所展現出來的是悅耳音樂、健康身心。西元前五百五十年,古希臘集哲學、數學、科學家於一身的畢達哥拉斯,於西方首先提出音樂療法,他認為藉由音樂將宇宙的自然諧和律反射到聆聽者的潛意識中,進而影響其思維、情緒、和生理系統,讓身、心、靈重新回到平衡和諧的原貌。

 

很多時候,我們並非很有意識的去注意自己所置身的聲音環境,可能事後才覺得特別放鬆自在,或者緊繃煩燥了起來。音樂療法的原理,最基本在於將和諧頻率共振於我們身心,對於人體而言,於是產生交流或矯正的作用,若身心內在的和諧秩序是失衡的,兩者相互共振後,自然療癒、回歸和諧的過程得以展開。那就是為什麼古代養生家多好居山林清靜之地,修身養性,接受純自然音樂的洗禮,如潺潺流水聲、海浪聲、蟲鳴鳥叫等。反之,若我們強向自己輸入或接收嘈雜刺耳的音頻,身心也會因此受到干擾,你現在就能夠開始有意識的調整自己所置身的聲音環境。

 

事實上,我們接收最多的,其實是自己給自己發出的聲音。除了去意識自己所在的外在聲音環境,你是否有去察覺每時每刻你對自己發出的是什麼樣的聲音與語言? 是悅耳好聽的話,還是刺耳難聽的話? 是愛自己的舒服聲音,還是討厭自己的難堪聲音? 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作者江本勝博士實驗結果中還顯示,當水被放置在愛與感恩的語言後,呈現出最美麗的閃亮雪花狀結晶。而在給水一連串的你真笨、真醜、真沒用的話語後,水變得幾乎沒有結晶可言的凌亂不堪。體內70%都是水份的我們, 可想而知這能多麼直接影響我們的細胞。

 

從透過有意識選擇自己說話語言的聲頻、選擇聆聽音樂的品質,你已經開始成為自己最佳的音樂治療師。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his is a poem by my friend Tommy Rosa.
It touchs me deeply and I wish to share it with you!
-----------------------------------------------------------------------------------
Butterfly
What is a Butterfly
by Tomy Rosa

It starts as an idea
It progresses into a cocoon
It changes day by day
It beautifies with age
As its colors become more vibrant
It flies as free in the air
It cheers up humanity
It becomes a rainbow of love
It changes us for the best
It happens to be one of God's great miracles
It just happens to be you.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舒適領域 Comfort Zone,故名思義,是一個令人感覺舒服的地方。但對某些人來說, 可能不是那麼一回事。對哪些人呢 ? 對想做改變、想有所不同卻裹足不前,但停留在現狀卻又覺得沉悶、不自由的人。你是嗎? 若你不是,以下文字可能對你沒有太大幫助; 若你有同感,願意踏出舒適領域,可能是讓人生版圖、視野大大開擴的關鍵。 


舒適領域,是一種內在的心智狀態,通常是由信念及習慣架構起來的框框,有人的框框很小,在那裡面,是他所熟悉的,認為自己能掌控的,遇到危險的機會很小,伴 隨著的是所謂的安全感和小小的自己,也因範圍很小,在裡面隨處走走就遇到疆界、限制,當然也就容易產生不自由感。

有人的框框很大,但還是住在框框裡面,這些框架未必是真的,但很多時候在人生路上形成一種無形的阻滯,不開心就在這裡被餵養了起來。所以有人高喊,要展翅高飛,得要願意冒險、一定要願意跳脫框框,固然沒錯,但有時聽起來像要跳樓那樣恐怖,好像出了去就會斷手斷腳似的,嚇死人
咩!!

事實上,沒有人說,要改變、要成長,就必須丟掉現有的一切,進到一個完全的未知去,雖然這種可能被視為不顧安全的任性行為,還是有人如此很勇敢、很成功的實現了自我
。改變可以是一步一步、腳蹋實地的,最重要是第一步的行動,先把一個腳趾放在框框外,然後半隻腳、一隻腳,甚至在自己察覺以前,可能這個框框已經比以前大三倍了,然後你可以很開心的在裡面跑上一陣子,之後如果又再覺得範圍不夠大的話,可以再來繼續伸展這個框框。

一個人唯有願意走太遠,才會知道自己真正到底能走多遠。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某天跟幾個很久沒見的朋友相約喝下午茶,其中一位總有感情問題報告給大家聽的女友,又抱怨起她的另一伴怎麼怎麼讓她不滿意,怎麼怎麼她不管如何發脾氣,他還是故我,沒有改善,講得她口沫橫飛,越講越激動,說她只好發更大的脾氣,看他會不會改。此時另一個不多話的朋友突然開口說: “那妳就是瘋子啦!”

?! 你講咩野啊?” 大家齊齊望向他…..

你一直重複做一樣的事,卻期待有不同的結果,這不是瘋了是什麼?”

大家無話可說。

要做正常人的,首要認清如果做一樣的事,就準備得到一樣的結果,想要有不同的結果,則來自不同的嘗試,(如果結果還未是你要的話,表示還有更多方法可以去試,試極都未成的,大概只好放手了,這同時也是個看清自己是否只是執著在人生拼圖一小角,或許放了手其實才是走上更大畫面正軌的好機會…)

當然沒人說你不能當個瘋子,畢竟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

我曾在靈魂之旅”(The other side and back, by Sylvia Browne) 這本書看到一段話:”我們都認識(可能也羨慕)一些人,有著將生活帶往所謂成功、快樂、平和的行為模式,他們通常也有著理想的情感關係,有人會說他們很幸運,但更正確的說法是: 他們認清並接受行為與結果之間的絕對關連。

就像中國人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如果妄想種西瓜會生蘋果的,那可能真的是個瘋子。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ike a pregnant woman carrying a child in her womb,
There could be countless possibilities.
There may be endless joy.
Strength is required,
Faith is required,
Before the baby is born.

Magic in life is unexplainable.
Ecstasy of heart is attainable.
Patience is required,
Trust is required,
For the baby to be born.

Out of the woman's flesh and bone,
The baby becomes one uniqueness of its own.

Fear not,
Because it all happens when we go with the flow.
Just like a beautiful rose blossoming from the deepest of her soul.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Mar 29 Thu 2007 01:38
  • 圓滿


 
圓形,在不同的文化或宗教中,均有象徵完整、圓滿之意。一個人身心靈的整合完滿,也可以用一個
360度的圓來代表,很多現代人的空虛或不滿足之感,便是因為以為自己的這個圓缺了角,於是向外尋求更多更好更不同的角,希望這能填補上以為少掉的一角,結果找來各式各樣奇形怪狀的角,始終沒能拼成一個圓。殊不知,人本已是一個圓,這些空虛處,只是自己內在光茫未及的黑暗陰影,就待我們將視線往內看,帶入光線與關注,大圓也是由一個個小圓組成的嘛!  每一次當我們找回寧靜和諧,每一次當我們真心笑滿懷時,都是找回一個個小圓,進而將之拼湊組合成完整的大圓。而內心真正的和諧與快樂,當然要先來自活出真正的自己。

西元前六世紀,在古希臘阿波羅神殿入口大石上
就刻著Know Thyself
 (認識你自己) 的大字這是特耳菲的先知神喻(Oracle of Delphi)
所示人類終極的智慧與自由,來自認識自己,唯有認識真正的自己,才能獲得實在的滿足。而這種滿足不會只來自當你完成"應該"做的事、盡了本份的"責任"、或扮演好孩子、好父母 、好伴侶、好人的"角色"徹底的自我實現超越來自他人的期望因此同時也伴隨著勇氣與決心尤其當你在人生路上要做決擇時,不管或大或小,其他任何人給的指示或建議,都只是路標或意見,最終的選擇權還是在自己手上,認清這一點後,便不會有"都是因為XXX, 所以才搞得我...." 的不負責任錯覺產生,畢竟做選擇決定的還是自己越是清楚自己是誰、要的是什麼的時候,越有力量去面對路上的不確定性,也就能看到更完整的圓。祝福你在新的日子裡,更認識自己,生活更圓滿。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uman are creature of habits.  人類是習慣養成的動物,這是最近重覆出現在我面前的一句話,於是整理了心得,藉此與各位分享。 

在工作上,有很大部分的時間,我需要跟人的潛意識溝通,為什麼要和潛意識溝通呢
? 因為我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行為,是來自潛意識的自動化反應,例如早上起床後,腦子可能還沒完全清醒,不必多想的,已經刷完牙、洗完臉、甚至衣服也穿完了,所以要改變強迫性負面的思緒或行為,在我們察覺並有意願之後,進而能夠去到潛意識做真正的改變。有人會說,已經是習慣了,很難改的。當然,我們潛意識裡有非常高明的生存機制,有些事,它看你每天都會重覆做的,想必是有用且重要的, 為了讓你的人生過得有效率,重覆再重覆之後,潛意識照單全收,(潛意識不會分好或不好,對於來自意識頭腦的任何訊息,是全面接受的),變成習慣,不管正面還是負面的,他都會自動跑出來運作。但我們忘記了好習慣、壞習慣,都不是你一出世就跟著你的,是一天一天養成,而且是要學的,我們學任何事的第一次、 第一天,有意識頭腦的同意之後,潛意識才會去做,重覆再重覆,就變成習慣。 

有研究報告顯示,
21日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間,每天用一點點的注意力,放在你想養成跟你想要的人生有關的習慣, 一日、兩天、三星期,習慣已經養成,接下來再不時灌溉這個種子,成長茁壯,潛意識已經自動向你想要的人生方向行去。我們現在把刷牙、洗臉、吃飯、行路,當成多麼理所當然的事?別忘了當初可也是一步步、一點點進步才學會的呢!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概很多人都有經歷過所謂的巧合,當你正在想某人時,他突然打了電話來; 當你正有個去某處旅行的念頭,就收到了封電郵,是關於去當地的優惠機票; 當你正苦惱於是否該跟某人分手而在心中吶喊找答案時,一打開收音機,竟然聽到歌曲悠悠唱著: 放手吧!放手吧!..... 

關於巧合主要有兩派觀點:到底是歸於神話還是歸於數學?(
Myth or Math)。英國著名數學家考萊克雷認為:「有些巧合並非神秘莫測,而可以用數學中的概率理論來預測。」美國醫學博士卡爾曼不同意,他表示:「世上巧合之多遠超過概率學的推測,許多巧合必是超自然造成的,只是科技還無法揭開謎底。」還有美國作家史逵爾所著「當上帝眨眼」(When God Winks),中文版譯為「巧合是故意的看見生命的重要訊息」,則根本認為巧合是上天與我們溝通的方式。「數學派」也不否定上帝,他們說:「上帝是個數學家」,譬如太陽直徑是月球的395倍,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月球到地球的395
倍;金星與地球的會合點,每125年會用8年的時間可以連成一個五角星形,(這次的五角星形,正由2004年6月開始至,2012年6月形成中,我們目前正在這個愛與美的軌道上)。巧合可以說是精密的數學,也是宇宙與生命之間的線索。我們越仔細看、仔細聽、仔細了解自己的內在,這些有意義的巧合,就越能夠幫我們在人生路的軌道上做確認。

「同時性」這個名詞,是由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所提出。雖然他是與佛洛依德並駕其驅的心理分析學派大師,但他在夢、藝術、宗教、神秘學、哲學方面,以及對於目前科學尚未能解釋的超自然現象上之研究,讓傳統的心理分析,有了更寬廣的面向。在
1952年他提出此概念時,其實已經觀察並研究了這個現象三十年有多,榮格自己舉了一個例子來詮釋「同時性」:一位極度理性的年輕女病患在多次療程後都無太大進展,直到一天說她做了一個印象深刻的夢,說在夢中有人送給她一隻金甲蟲。當時榮格就聽到背後的窗子有輕輕拍打的聲音,轉身便看到一隻相當大正在飛舞的金甲蟲正飛撞窗戶,於是榮格打開窗子,讓牠飛了進來,隨手捉住,交給病患,並說:「這就是妳的甲蟲。」那個女病患並不知道金甲蟲是古埃及「再生」的象徵。但是一隻普通的金甲蟲飛進來的巧合,頓時賦予她的夢新的意義,幫助突破她過於邏輯化的思維,融化了她理智抗拒的冰牆,而後治療就成效顯著的得以進展。

有人也將同時性稱為有「意義的巧合」,例如你在行街時突然想起某人,結果在下一間店,就遇到了那個人。或者一個想離職去實現夢想但遲遲無法往前走的年輕人,昨晚夢見了烏龜,經過街市發現新開了間賣寵物烏龜的店,下午隨手翻開雜誌又看見了關於烏龜的報導,開始對烏龜所象徵意義產生興趣,於是發現牠具有需要安全感、富耐心、腳踏實地等象徵,所以提醒了他要實現夢想是要一步一腳印的去完成,也許剛開始不會有馬上的結果,可能會很沒安全感,但帶著耐心慢慢進行,才會有進展,光在原地擔心是沒用的。這些客觀的事件,或許分開發生時並無特別意義,但如果你在生活裡,多觀察這些有意義的巧合之訊息,確實能為當時的片面人生帶來更完整的線索。

很有可能你最近就遇到過一連串的巧合,又那麼巧的看到了這篇文章,如果是的話,不難證明在你的身邊,只要張大眼睛看,豎直耳朵聽,然後用心去體會,時時處處其實都有著這個宇宙為你內在所需而稍來的訊息。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006年最新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是孟加拉鄉村銀行Garmeen Bank及其創辦人Muhammad Yunus。

諾貝爾獎項得主總有著讓人覺得是遙不可及的傳奇故事,但每個故事也都有著簡單的開始,有時可能只是一個單純的念頭被付諸了實行,沒有偉大堂皇的理由,只因為當時他想這麼做。Yunus的故事,就是從1976年把自己的錢借給42位非常貧窮的孟加拉人開始,走上了創辦鄉村銀行之路。

那筆貸款共27美元,每人平均不到1美元,其中一位借款人是做竹凳的女人,靠著這筆貸款,擺脫了當地放債者的控制,每天的利潤也由原來的2美分,增加到1.25美元。31年來,銀行客戶多達660萬人,借款51億美金,遍佈四大洲,其中有97%是女性,所提供的的微額貸款計畫,已幫助了全世界數以百萬計最貧窮的人。 Yunus在他的網頁上形容,現今社會把窮人看成人類盆景,但假如把大樹的種子種在小花盆裡,即使種子健康,長出來的樹也無法高大。窮人也因為無法觸及現今社會所賴以發展的社會與經濟根基,所以只有繼續貧窮。他認為解決方法是讓窮人走出花盆,根植於社會的大環境土壤裡。

看完讓人感觸良多的是,他的"花盆論",其實可以套用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如果我們把自己放在小小的花盆裡,不管那種子的潛質有多大,發展的空間總是有限,唯有將花盆打破,才有機會讓自己根植於寬廣的大地,得以無限伸展,成長茁壯。 

當然沒有誰規定人一定要成長,一定要進步,但如果你在某個程度上覺得自己有被困住的感覺,想找到解決之道的話,不如選擇走出雖然習慣但並非自由的舒適領域,一探自己生命到底能去到多高多遠的究竟。而且畢竟「千里之行,始與足下」,一切都有個開頭的一小步,Yunus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不妨現在就開始走走看吧。

colorbe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